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全文|中国ESG评级陷“方向雷同结果各异”困局,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呼吁提升区分度

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北京办公室协办,新浪财经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承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大会以“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为核心主题,汇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全球可持续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国动能”。

本届可持续大会在以往四届“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嘉宾阵容强大,可持续大会组委会邀请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不仅有政要、前政要、国际组织的代表,还包括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全球500强企业负责人等国际顶尖学者与业界领军代表。

全文|中国ESG评级陷“方向雷同结果各异”困局,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呼吁提升区分度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可持续发展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轶芳参加《 圆桌论坛——ESG评价标准的落地与应用》并发表演讲。

在分析中国本土ESG评级现状时,中央财经大学刘轶芳主任直指其核心挑战:当前主流的评价方法多是面向宏观、综合性的组织层面整体评价,导致评价目标区分度不高。

刘轶芳解释道,当市场看到不同评级机构基于相似的评价方向却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时,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困扰。这种混乱无疑削弱了ESG评级的市场公信力和实用价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她提出破局之道在于学习国际经验,实现评价目标的差异化。她以国际评级机构为例:MSCI和标普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投资者的综合性评估,而CDP则专注于信息披露的完整度。每种方法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评价初衷。因此,中国的ESG评级在构建自身体系时,首先必须向市场清晰阐明其评价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投资者决策服务,还是衡量管理绩效,或是评估信息披露水平?明确这一定位,是提升中国ESG评级质量与有效性的关键一步。

以下为发言全文:

李蜚(主持人):我们看今天讨论的主题,在ESG领域里面是没有办法避开的话题,就是关于ESG的评价标准。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我们国内经常探讨的一个核心议题是国际和本土标准之间的差异,我们怎么样去进一步弥合?在面临这样差异的过程当中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第一轮问题当中不妨聚焦这样的领域展开相应的话题,也希望各位回答我问题的时候首先介绍一下您的机构,您工作的领域,以便于今天在场和线上的观众朋友们对你们有了解。

第一个问题提问给刘轶芳主任,我们先从标准的国际化和本土之间的差异角度开始入手,因为我们可能发现国际主流的ESG评价体系,尤其是在评价国内企业表现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您觉得我们如何在借鉴国际优秀经验的同时,做好本土结合,如何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

刘轶芳:感谢主持人,给我一个抛砖引玉的机会。按照主持人的要求我首先介绍一下我所在的机构。我的第一个身份是来自于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我们中心是由财政部会计司作为指导单位,在其指导下成立的。这个中心主要定位是服务财政部制定《国家可持续披露准则》,作为唯一的外部智库支持机构,负责与ISSB国际准则的对接、衔接和传播推广工作。我们昨天看到IFRS基金会将ISSB修订的文件挂到网上,ISSB准则的文件都是我们做的本土化翻译。这是首次将翻译团队的名单列在相应的翻译材料里面,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个身份是不久之前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下成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专业委员会,这个身份更契合今天讨论的主题。这个专委会成立的初衷是探讨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评价的科学性理论基础,同时也在对比和尝试将认证认可相关的行业引入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和可持续发展鉴证工作的合作机制中来。

回答主持人刚刚提出来的问题,其实我们通常看到所谓的“水土不服”往往是打引号的,我认为也是这样。特别是国内评级方法中都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评价目的,基于所设置的评价初衷和评价目标,当我们发现这些评价方法在中国使用时,由于中国被评价主体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特征与国际上的企业存在一定不同,就会出现适应性问题。

举个例子,在中国的很多企业非常关注乡村建设和社会贡献,这些从企业财务影响上讲可能是高成本低收入的活动,但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机会以及市场认可。这样就会导致在国际评级中并不加分的行为,在中国市场却能获得更好的市场认可度和更大的市场机会。

当这些评价方法想要评价身处中国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时,确实需要为此做出调整才会更适用。如果只是为国际投资人服务,或者评价的国内主体主要参与国际市场时,我并不认为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那么回到第二个小问题上,中国的评价现在也确实存在相应的问题。我们看到现在主流的中国评价方法和评级结果,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它们都是面向宏观的综合性ESG组织层面的整体性评价。从评价目标来讲区分度不太高,所以大家看起来是同一个评价目的,或者是同一个评价方向和结论,但得出来不一样的评价结果,这就会给市场造成很大的困惑和困扰。

在我们制定评价体系的时候,第一个建议是要更加有区别化地设计评价方法,明确到底想评价什么结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给利益相关者进行参考。

像MSCI、标普的评价体系是相对比较综合化的面向投资人的,CDP的评价则是专门针对信息披露完整度的评价。我看国际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结论都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出发点,在评级结果解读时各具特色、各具信息价值。这是中国的评级体系特别需要学习和参考的——在设定自己的评级体系时,要向使用者说明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基于这样的一些差异化特征,我认为这是未来中国ESG评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江钰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头鸟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dsn5.com/1351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